1、判断题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等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 ]
A.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入其器物。”这项政策有利于
①加强中央集权?②促进商业发展?③增强国家财力?④稳定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入其器物。”可知体现了汉武帝的盐铁官营的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商贾势力,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财力,也有利于打击投机行为,稳定市场物价,但是官府垄断盐铁业,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排除②,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一个时期,许多地方志都提及「民务农贾」、「民务耕商」、「民多商贾」、「富者皆弃本(农)逐末(商)」之类的记述。当时的学者在著作中也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和「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之类的文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数据?
A.由于经济繁荣,人们的观念改变,弃农从商,又因受到理学影响,致富之后仍生活勤俭。这应是对宋代的描述
B.弃本逐末的观念,古已有之,富室称雄者之中,已有江南商人,表示南方繁荣富庶。这应是对宋代的描述
C.人民从事商业活动是由于居住沿海地区,地狭人稠,只有向海外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都市。这是关于明代的描述
D.商业兴盛,人们观念改变,从商致富的人很多,某些地方的商人闻名全国。这是关于明代的描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商人社会地位的大大提升是始自明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
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
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
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错在“禁止” 二字。 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错在“忽视”二字。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错在“取消”二字。所以只能选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