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11-05 17:20: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我国湖南末阳高铁车站的屋顶造型像一张飘逸的纸,其设计用意是为了纪( ) A.东汉蔡伦 B.北宋沈括 C.明代郑和 D.元代王桢
|
2、判断题 世界是多元化的,东西方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能够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 ——摘编自《顾准文集》 ? 材料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斯《世界文明史》 ?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 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 世纪末21 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格局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下列典籍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很高价值的是( ) A.《禹贡地域图》 B.《水经注》 C.《水经》 D.《两都赋》
|
4、选择题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四大发明中,从起源到完成,尽力时间最长的一项是
[?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