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深刻影响?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三省六部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尤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源:皇权专制。
(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走向衰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依据是材料中的“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明朝改制后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2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郡县制(2分)
(2)三省六部制(2分)
(3)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4)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4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可知,秦朝统一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由图2可知,在皇帝统治下,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在尚书省下有六部进行执行。这就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3)由材料二可知,秦朝开始设置三公,丞相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到了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由材料三可知,清朝设置军机处,一切大权由皇帝包揽。因此从材料二、三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4)这是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由题干“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这可以从有利和消极的角度回答。即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行省制,故选C。A项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B项是西汉初期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D项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中枢机构的行政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