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中
华民国
A.实行议会共和国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和临时参议院也成
立,这反映了中国实行三权分立,注重权力的制衡。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 “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这说明毛泽东认为(? )
A.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B.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国民革命就是打倒土豪劣绅.
D.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坚”“先锋”“元勋”“决不能”可知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简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不同政策,并分析其历史依据和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参考答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①政策:同国民党合作。②依据: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③影响: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使中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①政策: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②依据: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反革命恐怖政策。③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使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中共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抗日战争时期:①政策:国共合作,共同抗日。②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③影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①政策: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②依据:美、蒋勾结,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向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全面内战。③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应划分出不同时期有哪几个,然后再逐一概括中共的政策。依据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当时的形势及主要矛盾,二是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影响也就是这些政策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此题要回答的项目很多,所以特别应注意文字要简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 Linevitch(李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北京”“使馆大街”等关键信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因此这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选D。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甲午战争后列强都没有在华设立使馆。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反对外国的官员和民众,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成了外国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该夷无其他技能,且其浑身紧裹,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后果
B.由于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
C.林则徐与其他封建官员无明显区别
D.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