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示中的刺史一职源于西汉时期。“刺”,即检核问事之意。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②不对,都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拱卫中央,西汉实行郡国并行,通过郡县和封国并存以拱卫中央。③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④明朝废除丞相,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因此选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历代政府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各项举措中,不正确的是
A.秦朝在相当于“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同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道”
B.元代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不是地方行政机关,所以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表述都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宣政院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广东梅州模拟)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御史府 中书门下和都察院均是中国古代正式设立的机构并未由皇帝私人亲信组成,也非由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所以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B项均是由皇帝私人亲信组成的机构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机关,符合题意。
点评:在秦始皇初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相权对皇权还存在极大的制约与束缚,自汉武帝开始中国古代历代皇帝都在试图削弱相权以强化皇权,不同时期所采用手段和形式有巨大差异,但究其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西方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