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皇帝制度的创立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国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公天下”是指郡县制采用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政权的现状,从以往的私人任用转变为公开以才能政绩为标准的选拔模式,实现了由私向公的转变,答案选D,A B两项均是维护君主私立的表现, C项与题意明显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③它实现了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确立;④它奠定了中国以后地方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决策的失误,因此B符合题意。而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A;中央机构各官员进行商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体现大权集中在皇帝,CD错误。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