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 ]
A.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B.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C.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2、选择题 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西村创办了广雅书院(即今天的广雅中学前身)。以下内容能体现他创办广雅书院意图的是
A.非效西法图富强无以保中国,无以保中国即无以保名教
B.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
C.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
D.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
3、判断题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4、判断题 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5、判断题 《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政变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
——宋德华《考略》
材料二?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考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就研究戊戌变法而言,应如何使用《戊戌奏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