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作为中国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例行公文,每5年换届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仅从最近7届政府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实词和一些新词中,我们就可大致看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下列一组词可能出现在1993年第八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是(?)
A.革命、阶级斗争、发展、建设、四人帮
B.改革、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浦东开发、股票
C.机构改革、联产承包、拨乱反正、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D.体制改革、中国特色、一国两制、初级阶段、沿海经济开发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的“阶级斗争”、“四人帮”说明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与题干不符。C项的“拨乱方正”说明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项中“一国两制”是1982年邓小平提出来的,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2)我国是在哪一年哪一次会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4分)
(3)这次会议有什么伟大意义(4分)
(4)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
参考答案:(1)指的是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2分)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5分)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再思考》
材料二?“……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的结合起来……”?
——“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日
(1)请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4分)
(2)归纳材料二的主要思想。(3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4分)
参考答案:(1)天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扩展;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极格局走向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等。(4分,答出四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2)思想:民主政体的关键是法治、监督、民主与集中的结合。(3分)
实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 ]
A.顺利发展
B.严重倒退
C.停止不前
D.曲折前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