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映出中国

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对外开放不断深化?④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表中显示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属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A.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松绑”一词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松绑”?是指在原来政企不分、企业管理权属于政府的背景下,要求政府放松对企业的干预和束缚,使企业拥有自主管理的权力,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与B、C、D没有联系,故应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经济特区,自1979年起,中国相继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与海南为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封府的窗口。故选C。ABD项都是在经济特区之后逐步开放的。
点评: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的政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90年代开放浦东,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粮票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产量的稳步增长,生活物资日益丰富,粮票制度逐渐废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概括而言是指
A.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
B.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材料关键时间为1992年。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的时间是1984年,故排除A项。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故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伟大意义在于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因此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