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中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的巨大动力。
(4)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促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因素主要是:
A.阶级利益的共同性
B.主要斗争对象的一致性
C.革命目的的共同性
D.合作方式的灵活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两党虽然都是革命政党,但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革命的目的也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是反革命的,所以A、C两项应排除,而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只能是国共合作的条件,不是主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