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1872 年到1875 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 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 个月要学习14 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华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用西学来改造儒学、“以夷治华”
2、判断题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随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
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
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3、判断题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始萌发于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期间
C.鸦片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4、判断题 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在政治制度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为此,他在1902年2月创办了《新民丛报》。对本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梁启超对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层面
B.梁启超由倡导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
C.《新民丛报》自此成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的重要平台
D.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关键在于国民政治觉悟尚未开启
5、判断题 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曾受到日本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欢迎,有人高度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茫无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没也.。”该书是?
A.《康猷纪行》
B.《变法通议》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