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珞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联邦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从“国外移来”政治制度的?分析该政治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两党制。
(2)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至上);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
(3)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4)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民主性;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府的领导相统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下列史实最符合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C.1792年法国吉伦特派推翻君主立宪派
D.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可以知道,美国、英国和德国在革命发生之前都是“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所以排除掉ABD,只有C是发生在革命之后,因而最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它既完成了消灭专制王权的任务,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
材料二 民国初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说明“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含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揖美追欧”,实现“旧邦新造”,曾力图把西方哪些民主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4分)
(4)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驯服”统治者的共同途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保留君主制;国家主权重心转移到议会。(4分)
(2)责任内阁制;共和制;三权分立体制;议会制;多党制等。(任答4点即可)(4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6分)
(4) 法治、分权(2分)
本题解析:
(1)“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传统的君主制,又建立近代代议制,议会的权利逐渐超过国王。
(2)辛亥革命后,革命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内阁制;共和制;三权分立体制;议会制等。
(3)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一部法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近代代议制多通过法律至上、议会分权等办法保障民主,防止独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1880—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
国家
| 国民收入(亿元)
| 年增长 率(%)
| 人口(千人)
| 年增长 率(%)
| 人均收入(元)
| 年增长 率(%)
|
1880年
| 1930年
| 1880年
| 1930年
| 1880年
| 1930年
|
中国
| 143.43
| 257.98
| 1.21
| 377636
| 500789
| 0.58
| 38
| 51.51
| 0.62
|
表二:“1880—1930年日本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
国家
| 国民收入(亿元)
| 年增长 率(%)
| 人口(千人)
| 年增长 率(%)
| 人均收入(元)
| 年增长 率(%)
|
1880年
| 1930年
| 1880年
| 1930年
| 1880年
| 1930年
|
日本
| 18.08
| 149.95
| 14.32
| 38437
| 69240
| 1.18
| 47.04
| 216.56
| 3.10
|
读表一、表二,提取中、日两国在1880—1930年间有关经济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表一信息: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大,人均收入增长缓慢。(2分)
说明:十九世纪末,由于清政府政策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因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导致中国国民收入小幅增长。(2分)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且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乱不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故人均收入增长仍较缓慢。(2分)(如答政策的调整、政治环境及人口总量大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表二信息:日本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中国。(2分)
说明: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中日甲午战争中攫取的巨额战争赔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国民收入总量大幅度增加。(2分)尽管日本的人口增长率大于中国(是中国的两倍多),国民收入总量也不如中国,但因人口总量远低于中国,所以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国。(2分)
本题解析:首先注意提取中、日两国在1880—1930年间有关经济方面的信息,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大,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而日本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此时间段中日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主要和制度、环境有关,人口基数也影响着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此时的中国民族工业虽然经历了十九世纪末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较快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乱不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对外侵略扩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前9世纪),阿提卡居民分属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包括30个父系氏族。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彼此互不相属,长期纷争不休。到“荷马时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由于多利亚人南侵,迈锡尼各部的一些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逃至雅典居住,他们成为氏族之外的居民。由于居民混乱,原有的氏族管理机构失灵。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便出现了传说中的提修斯改革,其主要内容,一是在雅典设立中央议事会,把各部落的重大事务收归起来管理;二是把阿提卡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并规定唯有贵族才有担任公职的权力。通过改革,氏族部落管理机构正式发展成为贵族独占的国家机构。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
材料二:从氏族部落废墟上产生的雅典国家,氏族贵族垄断了一切主要官职。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国家机构有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执政官最初为终身任职,后改为十年一任,执政官全部由贵族中产生,任职期满后进入贵族会议。贵族会议实际上是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国家大事,并掌握最高审判权、推荐和制裁执政官的权力。公民大会是由能自备武装出征的平民组成,它只有从贵族中选举官员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起实际作用。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主编)
请完成:
(1)荷马时代的雅典处于怎样的社会形态?史学家普遍认为提修斯改革促进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初步形成,依据是什么?
(2)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依据。由此对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依据是设立了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并把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这说明产生了一个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确认了氏族内部的等级差别。因此,提修斯改革跨出了摧毁氏族制度的第一步,标志着雅典城邦国家开始产生。
(2)特点:贵族政治。依据是贵族垄断国家的一切权力,而广大平民在政治上无权。使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成为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雅典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过程及贵族政治的特点。第(1)问应结合政治常识“国家”的概念来理解作答。第(2)问应根据材料二和教材内容综合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