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题《商业的发展》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05 18:10: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判断题  隋唐以前,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到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D.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 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 争做商人妇。 答案 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成这一情况的因素包括
①两汉政权对匈奴战争取得胜利
②少数民族内迁使畜牧区域东移
③中原移民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片中有“会馆”两个字,这是指同一地域的商人出资兴建的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的馆舍,这与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密切相关,而商帮的出现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段时间中央台热播的电视剧《大清徽商》中有以下几个片段:
片段1:大清盛世,皇上南巡。扬州的徽商们在盐商总商汪仲连的带领下大张旗鼓地准备接驾。突然,他们接到消息:济南总领接驾事宜的商人邹嗣煌未合皇上的意,遭到追究而自杀了!凶讯传来,扬州商人不知接驾之事该办得节俭还是豪华,诚惶诚恐。
片段2:汪仲连请扬州知府钱木斋给当年的同榜、现在南巡行营中随驾的房崇古写信,托房崇古代为引见总管太监洪公公。洪公公借机敛财,二十万两银子只换得他一句回话:按豪华办!商人们为保全自身,只得挖空心思想办法讨皇上开心……
片段3:正在汪宗昊婚礼当天,父亲汪仲连却被数名扬州府衙役抓走,知府钱木斋不容分辩就把他押进大牢,而巴文藻也早已被抓。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北京路不仅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而且积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汇聚了6个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文物古迹。它们是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千年古楼遗址、南越国御苑遗址、西汉水闸遗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和千年古寺大佛寺。其中,古道遗迹是在2002年夏发现。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古道始于唐代,至民国年间。街道路面层层叠压11层:第11层砂石路距今地表深约3米,与第10、9两层铺砖路属唐代;第8、7两层铺砖路为五代南汉国年间:6、5、4层属宋代;第3层为南宋至元;第2层石板路属明代。往下有汉唐时期的淤积泥,到4.5米深处发现有南越国时期遗迹,往下为淤泥层,直至7.9米深见灰红色生土,表明这里曾是河涌地段。据史志载,今北京路自隋唐以来一直是广州城的中轴线。同一时间,在北京路步行街还发现了千年古楼遗迹。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该处为清、明、宋三个历史时期层层叠压的门楼遗址。其遗存有清代的基础垫土层与木桩的柱孔;明代的门楼西门洞铺石路面和抱鼓石等:宋代的门楼西门洞砖铺路面和石门槛等。宋门楼历三次建造,南北跨度逐次扩大,依次为9米、12米、22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徽商”属于什么团体?(1分)在材料中,徽商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什么问题?(2分)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困难源自于何种政策?(1分)
(2)对比材料一所反映的政策,材料二的观点是否认同?(1分)黄宗羲为何会提出此种观点?(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著名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请结合材料、所学知识与你个人的认识,谈谈自古以来广州商业水平比较发达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商帮;(1分)一方面要应付封建政权无休止的巧取豪夺,另一方面还无法受到政府的保护,甚至随意关押;(2分)源自于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1分)
(2)并不认同;(1分)黄宗羲之所以提出此观点,是因为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2分)
(3)原因:1)地理上:广州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南部的出海口,毗邻港澳,有利于对外交往; 2)政治上:广州远离统治中心,较少卷入政治斗争和战乱之中,社会稳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3)经济上:作为中国南部的中心城市,起到经济交流的中心作用;
4)文化上:一直以来,广州由于较为边远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较为宽松的文化氛围,而近代以来又因为毗邻港澳而容易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使广州成为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基地,同时带动广州在经济上得到发展的机遇;
5)自身方面:勤劳的广州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经济发展为重点,而世代累积之下,养成了广州人民处变不惊,淡然相对的性格,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国家的前列(任三个3分)


本题解析:(1)明清之际出现的徽商属于商帮。通过材料一的不同的片段可以看出商帮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得不到政府的扶助,还时常受到政府的豪夺。政府的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国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从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可以看出黄宗羲并不认同重农抑商的政策。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3)广州商业水平发展的比较好,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政府实行的措施政策和对外经济联系频繁等因素有关。
点评: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农产品大量的进入市场,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对商人的态度逐渐的认可,重农抑商思想淡化。广州作为我国持续的对外贸易港口,商品经济发展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近代史》试题巩固..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