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 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是
[? ]
A.上海电视台试播
B.北京电视台试播
C.天津电视台试播
D.广州电视台试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哪种报刊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办的( )
A.《新华日报》
B.《解放日报》
C.《新青年》
D.《红色中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青年》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创办的,它创刊时还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他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6.多数家长和教师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请回答:(1)你如何认识中学生上网的影响?
(2)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策?
参考答案:(1)①正面影响: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观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②负面影响: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极易引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互联网的隐蔽性,可能导致中学生道德品质滑坡;互联网的虚拟性,易造成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2)提出的对策或建议:
首先:要重视互联网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
其次: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可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其三:细心观察,取得家长配合,及早避免和矫正“网络成瘾症”。
本题解析: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材料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

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文革时期。依据:节目表中出现红小兵、红卫兵;节目的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烈,反映了极左思想泛滥。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依据:出现关于彩票的节目;宣传法治;节目名称更加人性化。(2)材料一:①特点:节目呆板、枯燥、单调;强调意识形态、革命性。②原因: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材料二:①特点:节目丰富多彩;关注民生,关注时政;注重时尚。②原因:改革开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
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D两项太绝对化;当时电影属于无声电影,C项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