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开办轮船招商局“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A.改变了中外贸易状况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32分)不同时代的治国者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占)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
——《汉书·食货志》
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望令百官集议,参酌古今之宜,凡所占田,约为条限,裁减租价,务利贫人。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794年)
材料二?清代农业发展状况表(1650-1850)(据《国史概要》有关内容编写)

材料三?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四?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首先,大家知道,我国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资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地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汉和唐代中期存在着什么相似的社会问题?(4分)董仲舒和陆贽提出的解决办法有什么异同?(4分)
(2)根据材料二,清代中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因素加剧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中、俄两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在具体内容和本质上有什么相似性?(6分)19世纪六十年代,中、俄两国统治者应对挑战的办法又有什么相同?(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及讨论的问题,请你为它们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参考答案:(1)问题: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悬殊。(4分)相同点:限制土地兼并;(2分)不同点:陆贽进一步提出了限制地主地租剥削。(2分)
(2)问题:人口猛增,人均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粮食价格不断上涨。(2分)
因素: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严重抑制国内工商业发展,限制对外贸易;鸦片泛滥,银贵钱贱;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西方经济军事侵略,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等。(4分)
(3)挑战: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分)外部:对外战争失败。(2分)本质: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2分)
相同: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发展近代工业;(2分)并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4)观点: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急剧增加的需求。(实现农业合作化,为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2分)
影响:农业合作化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但也存在过于追求农业集体化速度和规模的失误。(4分)
(5)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重要区别是
A.阶级立场不同
B.对农民革命的态度不同
C.对社会制度认识不同
D.对西方先进科技的态度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派和顽固派的重要区别是如何对待西学,即洋务派强调引进西学以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顽固派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远超西学,对西学持排斥态度,但二者的阶级立场相同,对农民革命的态度也相同,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 )
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 直接的关系?
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 1936 年到 1937 年再到 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 年到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