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没有走向近代化的原因是( )
①专制主义空前强化?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③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④明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②项内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是有利于推动科技近代化的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8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四大发明。
(1)根据提示,请任选两种发明,简述其发明过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
提示:
火药:唐代,人们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材料二: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下面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举办的几次重要的世界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展品有①蒸汽机、②纺织机械等。
1876年美国费城:会址建了③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④有轨电车线。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
(2)分别指出上述展品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填序号)(2分)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你认为会有哪些反映交通和通讯工具方面成就的展品?(2分)
参考答案:(1)印刷术: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造纸术:西汉,出现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用于航海
(2)1、2、3?、4?、交通:汽车、飞机通讯:电报、电话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梁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④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比较简单,就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用排除法④很容易看出不正确,A,D项不能选。 ②这个说法不正确。因此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温家宝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中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长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2:

材料3: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1)依据材料1,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2分)
(2)依据材料2,分别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主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3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10分)
参考答案:(1)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2分)
(2)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2分)
伏尔泰:平等、自由、民主,建立开明君主政治。(2分)
卢梭:主权在民(或社会契约论)和建立民主共和国。(2分)
(3 )构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4分)
观点: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3分)
新高度: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总结可得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第(2)题把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即可以得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第(3)题可以根据第(2)题的结论可知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是: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句话是康德思想的核心,也就是说人必须用理智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就在于而从启蒙思想的三位思想家的以人为本、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到康德的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发挥人的能动性。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人。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90%。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现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所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研投入的10倍以上。高新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到20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诸多问题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 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诸要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材料三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总数从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科技成就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哪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所列举的负面效应,哪些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西方国家工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话、电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
(2)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
(3)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