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1年至1913年,中国的政党据不完全统计有312个,上海和北京占了一半以上。影响最大的是国民党、统一党、民主党、共和党。这些政党的党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立宪派、知识分子、乡绅地主。党员入党没什么手续,有的有党证,有的连党证也没有,打个招呼就成党员了,如梁启超有3个党籍,章炳麟有5个党籍,黄兴有11个党籍。以上现象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党派无坚定信仰,被袁世凯利用瓦解
B.推动孙中山先生建立统一政党
C.民国初年社会政治不统一
D.中国成功运用了西方政党政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1911——1913年间,中国的政党数量多,集中于上海和北京地区;党派无坚定信仰,管理混乱,党派之间没有联合,革命力量分散;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被袁世凯利用瓦解,窃取革命果实。故选A。孙中山建立统一的政党是1905年同盟会,故排除B;C项是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状,故排除。D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段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起资产阶段的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段共和国的革命目标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温家宝总理曾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
C.《马关条约》——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这是符合史实的,故正确;B.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反割台斗争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才掀起的;C.《马关条约》——黄海海战,这是符合史实的;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也是符合史实的。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近代列强的侵华
点评:近代列强侵华要注意其阶段性特点。
阶段
国家
目的
手段
列强关系
与清关系
对人民
侵略范围
结果影响
一
次工
革
英法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满足工业革命要求,寻求原料和市场
军事征服;签定不平等条约
以勾结为主,英国主导
从对抗到合好
镇压三元里抗争、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
次工
革
新增日德等新兴列强
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瓜分世界
军事征服、租借地、势力范围、不平的条约
以争夺为主,以勾结为辅
以华治华,把清朝沦为殖民工具
镇压破坏辛亥革命
深入内陆,瓜分狂潮
列强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说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 “香港仍坚持‘赏借’体现了清朝皇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当时《南京条约》还没有签订,故C、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宣读的《北京学生界宣言》开篇就写道:“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这表明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国国民的
A.平等意识
B.民族意识
C.民主意识
D.共和意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民族危机的深重激发了国民的民族意识。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