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清朝苏州人宴请宾客,都到戏园去,说明了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以及吸取的流行还丰富了城市生活;由“击牲烹鲜,宾朋满座”可知当时的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①②③都符合题意,④“击牺烹鲜”与生态平衡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
A.在当时为统治者所重视
B.在当时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扭转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一定程度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这一思想符合工商业发展的社会潮流,D项正确。中国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材料中的思想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不可能扭转重农抑商政策、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A、B、C三项错误。
点评: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工商皆本的思潮,主张在重视农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工商业,要使它们均衡的发展。这种思潮为后世的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珍贵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两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这一份文件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秦半两钱(见图)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关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希望统治区域广阔无边的愿望
B.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
C.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D.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秦代的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费正清(美国)在《中国:传统与变迁》说“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其主要表现是?(?)
A.出现了“市”
B.坊市布局整齐
C.城市布局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D.出现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