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这是一幅宣传“十月革命”的油画。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揭示这场革命的深刻内涵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发展商品经济,尊重经济规律
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6分)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⑴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4分)
⑵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历史上称为什么?这些措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⑶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现实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政策:新经济政策。结果: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府得到巩固。(4分)
(2)措施:罗斯福新政。影响:整个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时代。(4分)
(3)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作用:推动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的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联系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来回答即可,如促进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府得到巩固。
(2)联系教材知识点罗斯福新政来回答即可,其影响从新政开辟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的时代这一角度来分析。
(3)第一小问原因可从市场的作用、与世界接轨(全球化的影响)等角度来思考;第二小问作用可联系现实,从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来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对这种时局特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政权?②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武装的革命权力机关?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的掌握政权的机关?④这种局面是暂时的,其中一个必然化为乌有?⑤俄国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渡时期?⑥这是列宁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主要依据?⑦在一国一定时期内,两个性质对立的政权能够相互妥协、和平共处,在中外历史上空前绝后
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两个政权性质相反且对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内由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占多数,布尔什维克党多数被流放,致使其支持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政府是主要的掌权者,但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有枪,临时政府时刻想消灭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两政权暂时妥协共处,因此处于不稳定的时期。这也正是列宁制定社会主义革命路线的依据。这种局面不是“绝后”,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个政权曾妥协共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导致下面表格中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的原因有:
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阻碍经济发展;?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
年份
| 1981—1985年
| 1986—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国民生产增长率
| 3.2%
| 2.8%
| 2.4%
| —4%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苏联在与美国争霸过程中,不是不重视科技的发展,而是将对科技的重视主要注重于军事科技的发展,属于③表述不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