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必要补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表4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数据”,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表4
国家或地区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
占世界GDP比重
| 1955年
| 36.33%
| 3.9%
| 4.5%
| 2.2%
| 4.9%
| 2.2%
|
17.5%
|
1976年
| 24.9%
| 6.8%
| 5.8%
| 2.8%
| 3.1%
| 8.1%
|
21.7%
|
A.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B.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
C.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D.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图表中可见: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以上几项都能从材料中看出,故都正确。日本虽为经济大国但还未成为政治大国,故选A项
点评:本题以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另外还要关注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也是常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是雍正帝关于垦荒的两道上谕:
材料1? 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以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于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膏腴荒弃,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
——《世宗宪皇帝圣训》卷25
材料2? 1735年,雍正帝下令指出:“各省开辟荒地……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欲以开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升科钱粮飞洒于见在地亩之中,名为开垦,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并贻害于百姓也。”?——《皇清文献通考》卷4
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到雍正时清初的垦荒中出现了哪些不良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清初垦荒中存在哪一弊端?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评价雍正帝的垦荒措施。
参考答案:
(1)不良现象有:垦荒费用高于地价;百姓对垦荒畏缩不前;肥沃的土地被抛弃。原因是垦荒过程中对百姓进行勒索。
(2)官吏谎报垦荒数目,把增加的征税数额分摊到垦户头上,加重了垦荒农民的负担,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清政府把开垦荒地的成绩作为对地方官吏奖励的标准,某些官员为了升官发财,故意谎报垦荒数额。
(3)雍正帝重视垦荒,有利于农业发展,应给予肯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围绕雍正帝时在垦荒问题上的不良现象组织材料。答题时首先应阅读材料,提取不良现象的表现、原因等有效信息,注意材料中给定的新情景——清初作为休养生息政策的垦荒在个别地方官吏的破坏下,变成贻害百姓的政策,本题答题要联系教材中清初的经济政策,但要灵活结合材料。回答第三问时,注意问题的落脚点落在雍正帝身上,所以可以从正面肯定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
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
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
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依据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B.古巴发生了导弹危机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欧洲建立了共同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对应,美日提到有可能“与中国发生核战争”,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