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 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摘自《西方文明史》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举例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因素。(8分)
(2)在这一时期,中国专制主义盛行有哪些主要表现?由此产生了什么后果?(8 分)
(3)透过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6分)
2、判断题 中日黄海海战中,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的清军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林永升
D.刘步蟾
3、判断题 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判断题 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5、判断题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