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来华。他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
A.英国有武力侵略中国的企图?
B.英国的军事武器并不先进
C.中国封建统治者自大的心态?
D.福康安对西洋武器非常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清朝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嫁之人”。他的这一做法(?)
A.表明统治者重视农工商业的发展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表明封建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大臣向皇帝建议降低赋税,指出这项税法实施之初,一匹绢合四千钱,所以,税额万钱的人家只要缴纳绢二匹半;现在一匹绢合八百钱,这户人家竟要缴纳十二匹绢。根据该大臣的说法,这是关于那个税法的讨论?
A.唐代两税法
B.唐代租庸调法
C.明代一条鞭法
D.宋代青苗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两税法是以「钱」来纳税,且在夏秋两季缴纳,故会使物贱钱贵,因此使一匹绢的钱越来越便宜,相对的,人民就要卖更多的绢,才足够钱纳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乾隆御制诗》中有一句“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外交政策是
[? ]
A.被追开放
B.闭关锁国
C.主动开放
D.天朝上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政府何时改变了这一经济政策?对我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时期及政策:(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基本含义: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各自观点: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重农抑商。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固守农耕经济,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3)改变时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被迫改变“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或甲午战争或《马关条约》签订以后)重要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