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生快速变迁。关于这个变动,下列叙述何者适当?
①由于市场交换规模扩大,白银逐渐取代铜币,成为市场交换的单一货币
②传统「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的观点,逐渐转变为「工商皆本业」、甚至「重商」的观点
③由于商业的需要,传统的珠算工具已不能满足需求,导致明末传教士传入的数学大为盛行
④棉纺织业是明清经济繁荣的重要关键,也是促进市镇发展的重要原因
⑤通过东南沿海与国外商人的贸易,促进经济与商业的繁荣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明代是银铜双本位制;②明代商人本身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商人地位大大提高;③明代不再用筹算,改用珠算。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出现了扬州等繁华的大都市。A、B、D都不是根本原因,故选C。
点评: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江南的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唐朝后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10分)
特点:海陆并举、由陆路为主逐渐转为海路为主;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交流;中西贸易互通有无,品种多样。(6分)
影响:促进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海陆并举、由陆路为主逐渐转为海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交流;“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中西贸易互通有无,品种多样。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原创)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里,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洛阳称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座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④王符的话中有夸张的成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东汉时期的商业。根据史实,选项①正确,而万数明显为虚指,故而选项②③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下表反映了

[?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