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38年7月《新华日报》载:“虽然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这说明国民参政会
A.具有普选的人民代表机关的性质
B.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D.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诉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国民参政会是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它的成立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根据图中王小丫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会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理解。从图表反映的信息即可得知这是南昌起义。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伪满洲国建立
D.苏联对日宣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描述的历史现象的人物、地点和结果,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这应九一八事变,而ACD项不符题意所描述特征,B项正确。
考点:九一八事变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重大历史事件再现的能力。难度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
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C.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义和团运动口号的变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认识逐渐的深入,其反动本质使义和团民众对清政府逐渐的失去信心。故选B。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灭洋就是其目标;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口号的变化并不是主要矛盾的不断变化造成的,而是对清政府的认识的不断地变化造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