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05 19:09: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朝、西汉、宋代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官吏选拔问题。 (2)西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3)秦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西汉汉武帝设置“中朝”,丞相成为执行机构;宋代,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说明中国古代宰相的主要职责管理,即丞相是百官之首,负责监察百官,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含义材料并未直接体现出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秦王赢政独创“皇帝”称号,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C.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感觉以前的称号“王”不能与自己的功绩相匹配,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诏,为皇帝专称,任何人不得使用,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一词体现的是权力的至高无上,超过了三皇五帝。其主要的目的是企图用神力来强化统治。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陛下”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的体现。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图片是解读历史的一种直观手段。下侧漫画中的情景是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宗法制的影响 B.分封制的影响 C.科举制的影响 D.察举制的影响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知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帽子”的人,一看就没有手拿象征知识的“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是深受我国的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所以本题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