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6分)市民(即城市居民)群体采取的影响社会的行为,构成市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
——刘石吉《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城市民变发生的地域分布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时期城市民变的原因。(10分)
材料二?在中世纪城市建立前期,其统治权力常常被带有一定封建性质的城市贵族所把持。……贵族的独裁终于激怒了市民群众,他们开始组织起自己的团体,选出领导人和草拟有关章程,开始进行反抗斗争。从十三世纪起,……西方工商业者积极夺取城市的有关管理权力,最终执掌城市的政权,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民主共和政体的雏形。
——摘编自杨师群《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
(2)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西方市民运动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市民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材料三?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巴黎无产阶级表现了极大的抗战热情,约20万巴黎工人和小资产被武装起来了。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巴黎人民的组织程度也迅速提高,共同选出一个领导机构——20区中央委员会,它成为巴黎人民斗争的领导核心。……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当选的公社委员共86人。……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首先受影响的是日属棉纺织厂,但工人罢工不久便涉及到造船、市政、印刷、烟草、运输等行业。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为期5天的瘫痪迫使北京政权对为期一个月、僵持不下的学生抗议行动作出让步,政府作了公开道歉,释放了被捕学生,解除了3位与巴黎和会有关的官员的职务,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3)据材料三、四,指出巴黎市民运动与五四运动在背景、过程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市民运动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历次市民运动的类型。(6分)
参考答案:
(1)特征: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4分)
原因:君主专制政治腐败;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或市民阶层壮大);朝廷矿监税使横征暴敛。(6分)
(2)特点:有组织;以工商业者为主导;以夺取城市管理权为目标。(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城市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6分)
(3)相同:民族危机深重;无产阶级发挥主力作用。(4分)
不同:武装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分)
原因: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或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组织性强(或掌握武装);深受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4)类型:反封建的经济斗争;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反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反帝爱国运动。(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来概括特征;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晚明”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出君主专制政治腐败,经济上工商业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一中“这些民变的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可以得出朝廷矿监税使横征暴敛也是原因之一。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他们开始组织起自己的团体”“西方工商业者积极夺取城市的有关管理权力”等信息来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13世纪以后西欧社会的发展状况,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来分析其影响。
(3)第一小问相同点从巴黎市民运动和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上进行分析可得出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重,从斗争的主体来看都是无产阶级;第二小问不同点主要从斗争方式、斗争结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可得出是巴黎市民进行武装斗争,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小问可以从阶级、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4)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材料一主要是反封建的经济斗争,材料二主要是反封建的政治运动,材料三主要是反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材料四主要是反帝爱国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会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标志是?
A.《四月提纲》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和平法令》的发表
D.《土地法令》的发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根据所学,《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完善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为其诞生的标志。其它三个选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表的。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回答:
⑴《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谁?材料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8分)
⑵与十月革命的道路相比,中国革命开创了什么道路?(2分)
⑶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⑴马克思(2分)和恩格斯(2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2分)。十月革命(2分)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⑵井冈山道路或许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
⑶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幽灵”指的是共产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
(2)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反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从中得出的认识是:革命道路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曾经经历两次由“照搬别人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路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的实践真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B.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C.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共产主义通信委员会”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D.《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