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③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副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

[?]
A.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
B.追求时尚、讲究质量 ?
C.相互关爱、赈灾济贫 ?
D.豪华奢侈、过度享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辛亥革命使中国男人剪掉了辫子,而女性辫子还长期存在,而这种女性的发式却在历史进程中也悄悄地发生了“发饰革命”,今天也几乎看不见姑娘们漂亮的长短辫。这一变化大约发生在
[? ]
A.民国时期
B.国民政府时期
C.新中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经济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观念影响着国人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