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时期出现了很多仍需要我们来弘扬的时代精神。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长征精神?④延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在形势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C.全力纠正了党中央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D.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重大调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尤其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转移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直到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观察下图,这是日本的一幅宣扬军国主义的作品,图中的内容是日军在平壤大败清军。这幅画最早问世有可能是在

[? ]
A.1869年
B.1894年
C.1905年
D.1910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到“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导致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可见,这是国共合作时期,故排除A、D;联系材料中“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可知,是抗日战争;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