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材料二
陈独秀强调,人类“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而且主张,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
蔡元培说:“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先要输入科学思想。”“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理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宇之无终始?宇宙最小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闻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倡导的办学方针及其实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陈独秀与蔡元培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认识的异同。(9分)
参考答案:(1)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实质:鼓励用资产阶级文化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6分)
(2)相同:认为科学很重要。
不同:陈独秀认为科学万能,科学可以取代哲学:蔡元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否定科学万能,认为科学与哲学不能相互代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9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可以得出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倡导的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鼓励用资产阶级文化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先要输入科学思想”可以得出陈独秀与蔡元培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认识上都认为科学非常重要;不同地方:陈独秀认为科学万能,科学可以取代哲学:蔡元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否定科学万能,认为科学与哲学不能相互代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发表以上言论的意图是
A.批判新旧调和的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B.否定传统政治伦理,建立民主制度
C.抨击传统伦理纲常,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反对儒家等级观念,调和中西文化的冲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
A.文化要求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
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容并收,海纳百川
C.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
D.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充实自己。故选B。A项中的古代文化并非全盘否定;C项没有体现出吸收外来文明的内容;D项说法错误,而是应该吸收西方精华的部分。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继续。主要通过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人民的思想。在运动中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实现了文化的转型。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激看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
B.朱执信曾在《民报》上介绍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C.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主义学说的人物
D.辛亥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正确,梁启超较早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宣传西方的政治思想为变法服务,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B项正确,1906年朱执信曾在《民报》上介绍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曾翻译了“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样的经典句子;C项正确,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后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代表作品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年)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年),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出:
[? ]
A.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主题
D.新文化运动与群众运动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