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 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梭伦“看到国内大部分是贫瘠无用之地,……就把公民们的注意力引向工艺,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没有叫他儿子学会一种行业,他就不能强迫儿子赡养他。”再如又规定:“允许……全家迁来雅典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可以归化为雅典公民。”
——《世界全史世界古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商鞅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对待工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粮食价格过低。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目的:增加农民收入。
(2)商鞅:态度:主张抑制商业发展。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梭伦:态度:鼓励发展工商业。目的: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经济实力。
(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梭伦改革也采取了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的措施。
为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梭伦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提倡种植经济作物?
B.鼓励橄榄油等产品出口?
C.鼓励粮食出口?
D.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材料三所示的现象你如何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奴隶主贵族。理由:许多借债购地的人因政府废除所欠公私债务发展成为富翁。
(2)旧贵族的反扑;与秦惠文王的矛盾以及因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3)变法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反映了维新派和开明地主参政议政的愿望。但是,材料中的“举国鼓舞欢蹈”是夸张的说法。
(4)改革会导致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遭遇阻力,呈现曲折性;改革者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表明梭伦
[? ]
A.颁布“解负令”
B.限制谷物出口
C.划分财产等级
D.设“四百人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