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汉武帝实行“举贤良对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A.缓和阶级矛盾
B.消除王国威胁
C.巩固封建统治
D.平定边境冲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采取了“举贤良对策”的措施,目的是解决当时西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问题,并没有具体到每一个方面,题中的四项内容具有包容关系,A、B、D三项都是当时巩固封建统治所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的是天人感应的内容,其中C正确,B是指统治者爱惜民力的要求D是指三纲五常A是思想方面独尊儒术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以德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巨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纪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官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元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材料五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一陈被秀《(新青年)
(1)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及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如何?(4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4)据材料五,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怎样看待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5)在进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学说,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提出“仁”和“礼”的学说;(2分)孔子学说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各国,产生广泛影响。(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3)朱熹:将儒家思想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加以弘扬;李贽:否定孔子权威。(4分)
(4)把儒家思想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全盘否定。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2分)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言之成理同样赋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分析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的儒家的主张归纳总结;回答影响要结合材料“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分析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掌握。结合材料“……巨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纪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总结主张;联系所学回答影响。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分析与掌握。结合材料“至论天下之理,……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归纳总结。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与理解。联系所学及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可知陈独秀等“把儒家思想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全盘否定”;结合所学回答影响。
第(5)问,本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回答时只要自圆其说即可。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儒家思想也不例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作为后人,应当正确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历程与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