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9年春,一曲创作于重庆的《嘉陵江上》唱响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了抗日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自忠
B.叶挺
C.谢晋元
D.池峰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张自忠,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如何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国民党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①它粉碎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②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③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但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上也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
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伐历史作用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对历史结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但并没有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如北伐后,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只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没有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正确的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学生.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陈宗舆三人职务,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是回答问题。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香港经历的沧桑巨变。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它对香港地区产生了什么直接结果?(4分)
(2)图2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3)图1到图2反映的香港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巨变?(2分)
参考答案:(1)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中国战败。(2分)英国割占香港岛。(2分)
(2)香港回归祖国。(2分)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4分)
(3)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走向富强。(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签订《南京条约》的情景。主要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签订《南京条约》对香港的结果。
第二题,图二表明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情景。香港能回归祖国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第三题,图1到图2反映的香港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走向富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民主制度不能真正实行
B.完全搬照美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C.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阻挠
D.君主制度在中国依然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共和政体是空洞的”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国家实权依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北洋军阀借共和名义仍旧推行专制统治,而民族资产阶级并未真正掌握政权,民主制度在中国不能真正实行,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就其考查的意图而言是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依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社会思想文化仍旧未能肃清封建余毒的残害,更未来唤醒广大底层民众的真正觉醒。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