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雕塑家罗丹在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
[? ]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2、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请回答:
伏尔泰和卢梭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请选取一段材料谈谈你对伏尔泰或者卢梭的评价和看法。
3、判断题 下图是18世纪法国等级制度示意图。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冲击该制度的主张有
①三权分立学说 ②社会契约学说
③人民主权学说 ④主?张法律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
D.②③④
4、判断题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史实)、历史解释、历史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孔子,名丘,字仲尼,系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也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5、判断题 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6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