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商朝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齐鲁大地”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故选B。A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并无分封;C项在西周之后;D项在秦朝开始实行。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通过分封,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诸侯国,如齐鲁等称谓就是以此而来。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 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削弱相权
B.废除三省六郡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限制君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度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其“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是宰相制度被废除,削弱了相权,君权加强。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故选D,A项排除;BC项无从反映。
考点:古代限制皇权的思想
点评: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不断地发展是这一体制的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皇权的不断的加强越来越阻碍社会的进步,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此时尚未出现近代启蒙思想家宣扬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主要是想着通过扩大相权限制君权。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文明指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9分)




图铁犁铧?图牛尊
(1)春秋战国时期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根据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3分)?
(3)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结构的内容及其特点。(6分)

图?北宋都城城市布局
(3)城市的繁荣是两宋时期中华文明出现新的因素。根据图和文字材料,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5分)
(4)近代,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嬗变,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年至1919年,中华文明在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方面取得了哪些发展?(5分)
参考答案:(1)铁犁牛耕;都江堰水利工程地修筑。
(2)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度,分工明确,相互制约;郡县制,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6分)
(3)商业活动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出现娱乐场所;商品品种繁多;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私营手工业种类多(出现行会组织)。(5分)
(4)经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