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
A.荣辱与共
B.一个中国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2、判断题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判断题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4、判断题 山东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 ]
A.共同团结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判断题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二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1)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