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2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央视直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海宁观潮节时,有观众在网上赋诗称赞道:“一线涛头滚滚来,势如万马奔腾回。石塘平处是潮涨,晴雪卷时因月催。”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海宁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运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判断题 (19分)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结合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为何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0分)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特征。(4分)
(4)试分析“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2分)
3、判断题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段表述有悖史实的是
A.西晋都城是洛阳
B.造纸术已经发明
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
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
4、判断题 下列关于牛顿科学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亚里士多德有关运动的观念
B.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确立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物体运动定律
C.提出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D.说明了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5、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