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退出中国经济舞台是在
A.
抗战胜利后
B.新中国成立后
C.三大改造后
D.改革开放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扰,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这说明二者都
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因此不希望建立平民政治,苏格拉底是主张挽救城邦民主制度而不是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是对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解释,因此BCD都不符题意。注意题干中两人的言论,孔子说“智者不惑”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可见两人都强调知识、教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通过对联或谚语为载体的形式,来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从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 反映的相关史实
|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
|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 横批“已经过去。”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
A .1个? B.2 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为了防止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分权制衡原则,对应;“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特别注重证据,但是《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比较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能正确反映史实;“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这是赞颂都江堰的对联,对应史实;“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已经过去。”这是1979年一位安徽农民贴的对联,可以看出物质匮乏的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已经过去,说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与史实对应。故正确对应的有3个,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 ( )。
A.民国初年
B.新中国建立之初
C.改革开放后
D.维新变法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反对封建婚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以判断出该法颁布于新中国初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009年,“共同体”一词变得炙手可热。日本新首相今年提出要建立“东亚共同体”,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重提建立“亚太共同体”,东盟早有意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此前,全球已有“西非共同体”、“东非共同体”、“南美洲国家联盟”(原南美洲国家共同体)等。共同体的纷纷建立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已经完成
B.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D.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共同体的建立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体现,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经济多极化的格局。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