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朝负责决策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选A。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以看出,贾谊主张实行推恩令,把诸侯国的土地层层分封,削弱诸侯的实力。A项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B项是在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体制;D项是汉武帝实行的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制度。
点评:汉初实行君被国并行制,后来带来严重的王国问题,引起了七国之乱,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汉初几代皇帝都想着削藩,贾谊就是根据这种形式向汉文帝提出的这种策略,后被汉武帝采纳。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共14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
(3)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期。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4分)
(3)行省制度。(1分)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2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地图的分析能力。由地图可知,齐鲁大地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在西周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而周公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功臣姜尚受封于齐。因此山东省又称为“齐鲁大地”。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地图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一“燕”“鲁”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由材料二“郡”“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这体现了西周和西汉前期对山东的管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除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之外,地方设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即陕西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岭北行省。因此在这种制度下,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从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等角度来回答。即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安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行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步完善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隶书
D.私学可以教授律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发明动力源于
[? ]
A.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
C.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