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表明了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势力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除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运用法家思想,防止旧势力复辟,加强思想控制,建立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这一思想,这里所提倡的儒学本身广泛吸收了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故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对思想的控制,以服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提供了四点孔子的主张,要求分析出这四点主张中哪两点具有(或更 具有)强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仁者,爱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们直指人际关系的调解与和谐,要爱别人、行恕道;因此①③正确;“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有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色彩,但其主旨不在这上面,它们的侧重点一个在强调社会等级差别、秩序,一个在强调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②④错误。故选B。
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的。此外,孔子的思想还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薄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答案选C,A B D三项只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重要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
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问题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威势”,反映的 是法家思想。A 是道家思想,B 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C 强调君主权威,是法家思想, D 是墨家思想。故正确的选项为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