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出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84页
材料四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格中A、B、C分别对应的内容。(3分)

材料二 见图

(2)归纳图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2分)
(3)阅读材料三、四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5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指什么?(1分) “已经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在“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趋势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1)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华约组织(3分)
(2)现象: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活动(2分)
(3)新兴力量崛起:欧共体形成(欧洲一体化)、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美苏争锋严重消耗国力。(任答出三点即可得5分)
(4)两极格局(1分);苏联解体(或苏东剧变)(1分);多极化趋势(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无法根除
B.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
C.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D.苏联经济继续滑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直接原因,应特别注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肯尼迪在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提出“新边疆”的口号,即“今天的新边疆是未知的科学与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尚未征服的无知与偏见的孤立地带。”他担任总统后,大力发展空间技术。“新边疆”主义的目的的是
A.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
C.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
D.扩张美国的领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美苏争霸是二战后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属于等难度题。本题突破的重点是对“新边疆主义”的理解。选项A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选项C只看到了问题的现象,而没看到其本质目的,选项D不是题意的反映。肯尼迪提出“新边疆主义”正是美二战后全球称霸政策的目的所在。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哪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表现: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欧洲为中心转变为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世界两极格局。
原因: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德国沦为战败国,受到了严重削弱,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②美国在战后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霸主,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③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大国。④根据战争期间的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战后初期在实力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两极对峙格局。
认识:①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②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是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本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和对知识的理解梳理能力。结合二战前后的重大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雅尔塔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B.美苏国家利益产生冲突
C.世界大战改变了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D.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雅尔塔体系确立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美、苏主导地位是以其实力为基础的,二战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这一实力状况是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