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面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成立
B.红军长征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九年四月所写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整首诗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分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
(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4分)
(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2分)
并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性质(6分)
(3)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分)
(2)《资政新篇》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办保险事业;文教上提倡兴办学校;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3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
(3)《资政新篇》没有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充分的经济基础,是由阶级局限性和社会性质决定的。(3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上两个人物可知一个是洪秀权,一个是孙中山,结合所学知道一人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然后注意几个关键词,反映时间的“旧民主主义”反映地点的“南京”就可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就是再认再现的能力,注意“体现历史发展方向”这个要求,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应该是什么。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要结合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通过内容说明其性质,一定要把内容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这一问,是什么结局就直接回答。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审题时注意要回答的是“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在各自的原因中,找出相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①面临成为执政党的考验;
②面临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武装反抗;
③面临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④面临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此时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因此国民党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排除A、B两项,反动势力想通过腐蚀某些意志不强的共产党的干部,来获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为此毛泽东告诫全体共产党人“务必继续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D项答案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27年周恩来给中央的意见书中说:“屠杀民众,捣毁党部,工会纯由蒋氏指挥……政府遂下决心讨伐,迅速出师,直捣南京。”文中的“政府”指:
A.广东国民政府
B.中华苏维埃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教材有关北伐战争的进程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来分析。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同时,蒋介石正在为发动反革命政变作准备。故依题意选取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0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65年前的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宣告了中国抗成的最终胜利。硝烟已散,精神永存。抗战中迸发出的“精神”,主要是指?(?)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②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③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④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