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其最突出表现是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所以答案选A,B项说法错误,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如A项影响突出和破坏性更大。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清政府被迫与西方11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产生最重要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其二,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这成为此后中国革命必须面对的现实国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是中共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三次重要会议,对其相似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在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召开的
B.都正确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新的情况
C.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
D.都指导革命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三次重要会议相似点的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其中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因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而被修改,在当时并未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D项“都指导革命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 符合历史实际。选取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主张:“近而中国,是皇上帝主宰化理,远而番国,是皇上帝生养保佑,近而中国亦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而屯我并之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运用西方宗教思想,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B.借鉴欧洲启蒙思想,具有近代化的特征
C.反映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和儒家伦理思想
D.有利于获得西方列强的支持,推动运动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项是运用西方宗教思想说法正确,但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确实错误的;B项借鉴欧洲启蒙思想说法错误,应该是欧洲宗教思想;D项太平天国也抗击列强,不存在获得西方列强的支持的说法。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起了巨大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仍有不少士绅反对剪辫,甚至成立的“保辫会”,以致到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故A、B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士绅”属于社会的上层人士,而不是基层民众,故排除C。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