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道:“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2、判断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
[?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3、判断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平衡现象,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资金
B.缺乏现代化投资方式
C.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D.技术力量薄弱,设备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4、判断题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仅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5、判断题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
(1)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2)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