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15:15: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制度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极盛、汉武帝时期完成。联系所学只有B项郡县制符合这一特点,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④甲第朱门无一半,无街踏尽公卿骨。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公元3-6世纪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其中的“魏”是指(? )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秦律的特点:a.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b.法律较为周密,涉及内容广泛;c.刑罚严酷,轻罪重刑。 (2)进步性: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 ]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皇帝制度”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