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的关键人物是(?)
A.庄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怎样的特征,试结合史实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特征:
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为开拓市场把矛头指向中国。试图用炮舰和商品打开中国闭关锁国大门。双方处于对抗状态,结果清朝失败而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中外暂时“和好”相互勾结,列强侵华加剧。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向清政府提出新的要求,清政府支持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但很快又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了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化秩序完全确立。
认识:
①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中外勾结的基础是共同镇压人民革命。
②封建主义无法阻挡西方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③中国人民抗争使列强始终不能灭亡中国。
本题解析:本题从对外关系史角度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理解的能力,审题时首先要注意时间范围“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时间范围内中外关系变化经过三个阶段,可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去划分这三个阶段,要注意60年代中外关系特殊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共组以纪年,成为中国重要的纪年方法。根据干支纪年法的特点,你认为1921年当属
A.庚子年
B.戊戌年
C.辛亥年
D.辛酉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元的换算。天干每十年轮回一次,地支每12年轮回一次。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需要找到一个参照的年份,本题可以就近选择1911年(干支为辛亥年)作为参照进行推算。那么1921年换算为干支纪年,天干辛+10不变;地支亥+10为酉,所以1921年为辛酉年,选D。
点评: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或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 民国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工厂数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中华民国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纱锭数
?
| 每厂平均纱锭数
|
外商企业
| 51664/厂
|
华商企业
| 23686/厂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单位:%)
?
| 年产百万吨以上
| 年产10万~99万吨
| 年产1万~9万吨
| 年产1万吨以下
|
外商企业
| 100
| 88.5
| 41.1
| 0
|
华商企业
| 0
| 11.5
| 59.9
| 100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的情况(单位:家)
江苏
| 直隶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陕西
| 黑龙江
| 广西
| 其他各省
|
15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0
|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估计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其发展上的弱点。(6分)
参考答案:(1)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民族企业规模小,同外资厂矿相比规模悬殊;以煤矿开采为例,民族工业中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
本题解析:本题提供了四则表格材料,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搞清楚这段时间是公元什么时候。民国二年是公元1913年,民国八年是公元1919年,由此可知是在一战期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第(2)问要求归纳其弱点,注意分析要全面。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民族工业与外资企业的规模不同,轻重比例不同。材料四则很明显地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分布状况,要求对数据的分析要细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