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德国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施泰格曾说:“该党(指国民党)认为,民族文化主义能够成为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的坚强壁垒。一旦出现用文化来表现的民族主义,太平军便不再成为楷模,相反,同治中兴的代表人物首先是曾围藩,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捍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者旨在表明国民党
A.用传统文化来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
B.美化曾国藩,歪曲历史事实
C.对太平天国运动由肯定到否定的原因
D.质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2 (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3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4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
(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判断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请回答:
(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从政治革命视角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请列举这段时间的主要史实加以说明。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
A、红军开始长征
B、遵义会议
C、长征的胜利
D、陕北会师
5、判断题 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
A. 武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