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记的目的是为了( )
A.调整农业
B.调整银行金融业
C.复兴工业
D.社会保障救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罗斯福新政规定企业悬挂蓝鹰标记的前提是必须遵守全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可见其用意是调整工业生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B.配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认为因素导致了新经济政策的终结,由于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些因革命而走上岗位的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等人来说,这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否定,这是在理论上没有得到相应发展的结果,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0年底列宁多次发表谈话,表达了苏俄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存的原则立场,列宁提出这种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俄需要时间巩固革命政权
B.苏俄急切希望获得各国承认
C.苏俄需要和平环境恢复经济
D.苏俄难以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20年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战时共产主义遭到了农民的不满,经济无法恢复,逐渐想着改变这种制度,推行了新经济政策。苏俄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发展经济。故选C。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政权;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和平共处的愿望;D项错误,1920年已经打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恢复发展经济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图1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图2 攻占冬宫
A.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图2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B.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图1事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D.两者是同时发生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是在二月革命后;攻占冬宫是十月革命过程中的关键战役。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后,号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十月革命爆发的强大动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A.赢得了一战胜利
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判断出这根“拐杖”是指“新经济政策”结合相关史实可以知道C项说法正确,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是“斯大林模式”的作用,D项说法错误,“新经济政策”在苏联无疾而终。
点评:“新经济政策”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和难点。高考之所以一再关注“新经济政策”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尽管其有很大的不足,最终也未能在俄国完全贯彻,但是其首创精神给后世带来重大启迪和影响,尤其是对今天如何将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推进仍发挥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