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

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蒋经国的观点至少指出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十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陶煦《租核》
材料二
年代
| 商办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商企业
|
设厂数(家)
| 资本(千元)
| 设厂教(家)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家)
| 资本(千元)
|
1872—1894年
| 53
| 4697
| 19
| 16196
| 103
| 28000
|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 工场数(家)
| 职工数(万)
| 人口总数约(万)
|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 不用动力
| 合计
|
山东
| 121
| 815
| 936
| 2.4774
| 3792
|
江苏
| 149
| 1139
| 1288
| 14.2678
| 2588
|
安徽
| —
| 386
| 386
| 2.468
| 1622
|
湖北
| 17
| 515
| 532
| 3.679
| 3414
|
云南
| —
| —
| —
| —
| 932
|
贵州
| —
| 17
| 17
| 0.0606
| 966
|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的贺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3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新现象:当时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2分)
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2分)
(2)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处于弱势;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3分)
(3)条件:新中国的建立;苏联的援助;“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3分)
(4)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从材料“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可以看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雇佣关系。(2)从材料二的表格可以看出,民族工业资本少,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3)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原因在于一五计划和苏联的援助。(4)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取得民族独立,共产党的领导,才有可能实现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的大发展。
点评: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出现了向近代转变的因素,但是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近代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工业,但是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确实阻力重重。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我国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煤铁资源? B重工业投资大,见效慢
C重工业一直被清政府所垄断?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的煤炭、钢铁等资源,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尤其重工业的发展更加步履艰难,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 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6分)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1)(6分)积极意义: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清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2)(9分)不同:关员的待遇更高;鼓励和约束相结合,有助于关员长期服务海关;建立退休金制度,使关员在岗时便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严惩违纪官员,以确保官员廉洁执法;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腐败;廉不只是养出来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惩治;应加强对官员的职业操守教育。(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
分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与漫画直接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苏关系改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因此选A。
点评:高考命题考查本专题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趋势、演变原因及其影响,同时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考查学生横向综合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考查的能力要求层面看,不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学科初步能力,而且也很重视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深层次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