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指
[?]
A、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B、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C.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不语乱、力、怪、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仁爱的好道德,中国现在似乎远不如外国。中国所以不如的原故,不过是中国人对于仁爱没有外国人那样实行,但是仁爱还是中国的旧道德。我们要学外国,只要学他们那样实行,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道德”含义的本质区别。
(4)材料三中孙中山的认识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
参考答案:
(1)反对社会混乱,反对暴力,对鬼神敬而远之。缓和社会矛盾。
(2)尊崇。他认为儒学是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批判。他们认为儒学维护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3)材料三封建道德;材料四资产阶级道德。
(4)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借鉴西方近代文明。
本题解析:
(1)整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用;
(2)分两种情况:伏尔泰属于一类;孟德斯鸠和卢梭属于一类。先分析思想主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他们对儒学的态度;目的:从他们的阶级属性分析,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3)孔子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代表;孙中山主张的道德肯定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4)通过材料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殚精竭虑地勾画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材料一?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A夹杂在内。?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二?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材料三?(欧、美)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A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四?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哪些弊端?为此,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政治、经济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新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的经济主张在当时产生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弊端:官员产生方式不合理、贫富悬殊、垄断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政治主张:政权和治权分立。经济主张:平均地权。
(2)新的主张: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意义:调动工农群众反帝反封建积极性;推动国共合作;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上述是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孙中山主张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C项错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B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材料“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思想体现了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
[? ]
A.民族主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