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表内容是中国古代一些行政机构、重要官职的设置及其评价,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行政机构或官职
| 评价
|
A
| 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
| 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
B
| 唐代设藩镇与节度使
| “守内虚外”防止了地方割据
|
C
| 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
| 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D
| 明代设内阁首辅大臣
| 实际上取代了以前丞相的职能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汉初郡国并行制中的“封国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唐代设藩镇是“守外虑内”的表现,但导致了地方割据,故B项排除:明代内阁首辅大臣权力大小取诀于皇帝的信任与否,不能制约皇权,内阁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排除D项错。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答案选择D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B项不正确;1954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的机关,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A、C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首先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制度的形成的过程,认识其源头和发展演变;其次,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苏联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苏维埃制度,高考重视对两国政治制度比较能力的考查,认识民主集中制是两者最大的相似之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有位皇帝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辛苦不堪,曾写诗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
A.郡国并行制度
B.行省制度
C.内阁六部制度
D.联邦制